三吏三别原文

三吏三别原文

admin 2025-04-23 23:30:03 趣生活 29 次浏览 0个评论

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中,杜甫的《三吏》和《三别》无疑是两颗耀眼的明珠,这两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杜甫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,至今仍然被世人传颂,我们将一同走进《三吏》与《三别》,探寻其原文背后的深意,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。

《三吏》

《三吏》是杜甫于公元758年(唐肃宗乾元元年)创作的一组诗篇,包括《石壕吏》、《新安吏》和《潼关吏》,这三首诗以战争为背景,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,以及他们面对战乱时的无奈与坚韧。

三吏三别原文

  • 《石壕吏》:此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,讲述了作者夜晚经过石壕村时,目睹老翁被官吏抓走服兵役的悲惨场景,诗中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”开篇即设下沉重的氛围,随后通过对老翁一家的描写,深刻揭示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巨大创伤。

  • 《新安吏》:这首诗转向了新安县,描绘了征兵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,国家需要士兵保卫边疆;无数青年被迫离开家园,生死未卜,杜甫通过“肥男有母送,瘦男独伶俜”等细节,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残酷并存的社会现实。

  • 《潼关吏》:最后一篇则聚焦于潼关之战后的惨状,通过对潼关守军的描述,反映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人民生活的艰辛。“士卒何草草,筑城潼关道”一句,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战后荒凉的景象。

《三别》

紧随《三吏》之后,杜甫又创作了《新婚别》、《垂老别》和《无家别》,合称为《三别》,这组诗同样以战争为背景,但视角更加细腻,情感更加深沉,主要表达了对战乱中个人命运的同情与哀叹。

  • 《新婚别》: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因战乱被迫分离的故事。“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”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家庭的破碎,而“君今往死地,沉痛迫中肠”则直接表达了新娘内心的悲痛与不舍。

  • 《垂老别》:转向一位即将出征的老翁与其家人的诀别场景。“子孙阵亡尽,焉用身独完?”这句诗深刻反映了老人在国难当头时的无奈选择,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。

  • 《无家别》:则是关于一个失去家园、无处可归者的叙述。“寂寞天宝后,园庐但蒿藜”描绘了战后废墟上的景象,而“我里百余家,世乱各东西”则表达了人们在乱世中的离散之苦。

杜甫的《三吏》与《三别》不仅是对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记录,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反思,它们让我们看到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和平与安宁始终是人类最深切的渴望,通过这些诗句,我们仿佛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,感受到那些古老故事中流淌着的悲欢离合,以及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的无限关怀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万号网,本文标题:《三吏三别原文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